骑行服务站工作人员给外卖骑手分派传单。 曹雪娟 摄
“以前孩子放暑假只能自己待在家里,我也顾不上,今年在社区的关心下,孩子去了社区暑托班,有人照顾,我送餐时心里踏实多了!”近日,在金沙街道南山社区“新兴家园·骑行者服务总站”,进来歇脚的“饿了么”骑手顾超一边擦汗喝水,一边笑着说。这里不仅是外卖小哥、快递骑手的“歇脚地”“暖心家”,更成为通州区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平台。
暖心驿站:12项服务织密关爱网络
2022年7月,在区委组织部、区委社会工作部和金沙街道党工委支持下,南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诞生了这个集能量补给、学习阅读、积分兑换、交流谈心功能于一体的服务总站。服务站按照“十个一”标准配置设施,有专职管理员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避暑取暖、餐食加热、冷热饮水等12项日常服务。
“夏天有空调WiFi,冬天能热饭歇脚,跑单累了就来喝口水,这儿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。”骑手吴灵燕道出了小哥们的心声。
积分赋能:小激励激活治理大能量
“隐患直报5分、文明引导5分、政策宣传10分……”站内展板上的积分兑换表格外醒目。区总工会创新推出了“志愿服务-积分-奖品”机制,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行为量化:从制止不文明行为到参与环境整治,从反映民生问题到见义勇为,均可累积积分兑换生活用品。
作为预备党员的吴灵燕,去年9月主动报名成为兼职网格员,“现在送餐路上看到闯红灯的同行会提醒,遇到老人拎重物会搭把手,感觉自己成了社区的一份子。我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活动,获得的积分已经兑换了很多实用的生活用品。”
双向奔赴:新业态力量融入城市肌理
“他们日均穿梭社区8小时以上,是流动的‘千里眼’。”南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戚蕾说,服务站为小哥们提供各类服务,小哥们则在送餐、送单途中协助派发宣传单页、发现小区设施损坏等问题,成为基层治理的“移动探头”。这种“服务换服务”模式,既解决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实际需求,又为社区治理注入新鲜血液。
据悉,目前已有9名骑手加入“小哥网格员”队伍,覆盖辖区3个网格,累计上报安全隐患14条,参与政策宣传活动39场。服务站运行近三年来,累计服务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超650人次,兑换积分物资价值1.5万元,协助解决社区问题27件。戚蕾表示,下一步将扩大“小哥进网格”覆盖面,让更多新业态劳动者从“城市过客”变为“治理主人”,让服务站成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党员之家、服务之家、温馨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