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西亭镇团跃河畔的施工工地上热气蒸腾,机械轰鸣。长臂挖掘机的铁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,将河底的淤泥与杂物清理上岸;工人们踩着刚夯实的河坡,正仔细检查新立起的木桩是否牢固。站在临时搭建的观景台上远眺,河道显露出清秀轮廓——水面泛着粼粼波光,岸边新栽的灌木冒出嫩芽,一幅“河畅、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的生态画卷,正随着团结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的推进,在这片土地上慢慢舒展。
“目前木桩已经施工完成,下一步就是回填河坡、种植绿化。”通州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远抹了把额头的汗,指着眼前初具雏形的河岸介绍。作为西亭镇今年的重点水利工程,团结灌区改造项目自开春动工以来,就牵动着沿线11个行政村村民的心。项目涉及13条干、支渠的治理,总长度达68.8公里。
“这次改造主要抓输水和排水。”西亭镇水利站技术人员俞思铭蹲在田埂上,指着手绘的渠道分布图解释,“你看,团结总干渠像主血管把水引到各分灌区,支渠泵站像一个个加压泵,再通过支、斗、农三级渠道这些‘毛细血管’,把水直接送到庄稼根边。排水也一样,十总港、东六总港这些骨干河道连起来,下雨不怕涝,天旱能调水。”
如今项目进度已达60%,工地上每天都有新变化:十总港的木桩护岸排得整整齐齐,东六总港的杂草清得干干净净,翻身河的生态袋像绿色的铠甲护住了河岸——这些看得见的变化,背后是区水利局、镇党委政府和各村居的合力攻坚。有村民记得,为了协调一处跨村渠道的施工,村干部带着施工队跑了五趟地头,最终靠着“坐下来算细账、蹲下来听意见”的耐心,把难事变成了顺心事。
按照计划,今年12月底前,所有河道整治任务将全面完成。完工后,4.24万亩农田将喝上“放心水”,相当于全镇八成耕地都实现“旱能灌、涝能排”。“不光要建得快,更要管得好。”俞思铭望着正在铺设的生态砖说,接下来除了赶工期,还得琢磨着给每条渠道配上“管家”,定期清淤、检修设备,让这方水土不仅现在看着舒心,将来更能真正成为农民的“聚宝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