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春时节,漫步在东社镇东平村的小路上,路边白墙黛瓦的村居掩映在绿荫中,文化墙上的彩绘诉说着故事,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画卷近在眼前。“现在我们村不仅实现了农村厕所‘颜值’与‘内涵’的双提升,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专业统一管理,还对河道进行了绿化提升。如今,整体环境更加美丽宜居,老百姓的反响也很好。”东平村党总支书记孙志忠说。
人居环境升级,是乡村振兴的基石,更是民生福祉的关键一跃。近年来,我区始终坚持“政府主导、群众参与、因地制宜、长效管护”的工作思路,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,不断刷新通州乡村“高颜值”。
小康不小康,厕所算一桩。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内容之一,我区农村改厕在模式选择、技术升级、后期管护等方面下足“细功夫”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农户由“要我改厕”向“我要改厕”转变。石港镇四港村村民黄德本就是其中之一,他将家里的厕所改成了新型户厕,环境焕然一新。“干净,好用。”黄德本用这两个词评价。四港村党总支书记吴建峰说,村民可以根据家庭常住人口多少、原有厕所结构、生活习惯等实际情况,科学选择改厕模式。目前,全村改厕中,村民大多选择新型户厕。“从集中推行农村改厕以来,有门有窗的封闭式厕所在全村普及。”吴建峰介绍。
去年,我区改厕工作全省领先,农村户厕改造确保“改一户、成一户”,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9.5%。同时,共有14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,188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运,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450公里。
良好的人居环境,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走上川姜镇望海台村的桃林路,路旁的辟斜南横河在阳光照耀下分外清澈,偶尔有村民在河岸垂钓。近年来,该村围绕垃圾治理、改厕、河道整治等方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铆足干劲,全力推进。“村里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改善环境,希望建设成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”村干部顾甜甜表示。
近年来,川姜镇紧紧围绕“产业美、生态美、人文美、常态美”的要求,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,已实现家纺废料处置零费用,完成500余处垃圾池规范化改造;采购环卫车,规范处置垃圾,严格做到垃圾不落地,日产日清;做好水环境治理,严格落实“河长制”,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多条河道的整治。
改善农村人居环境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。接下来,我区将系统谋划人居环境、乡村振兴和城乡发展,组团式、品牌化、片区化推进美丽乡村建设,推动乡村振兴项目、特色田园乡村项目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“串点连线成片”,力争点上精致出彩、线上通畅优美、面上整洁有序,书写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精彩答卷。